個人考勤
個人考勤
是統計 有選班表 的打卡紀錄。
自 2024/12/17 起系統才開始對打卡紀錄進行異常判斷。該功能的引入旨在提升考勤管理的精準度,幫助企業及使用者(員工)更清晰地了解個人出勤情況。
首頁 > 管理模式 > 打卡紀錄與管理 > 個人考勤
管理者可以在「管理模式」的「首頁」點擊「打卡紀錄與管理」,然後選擇「個人考勤」,進入到個人考勤頁面。此功能用於顯示使用者(員工)在已排班或指定值班狀況下的個人考勤紀錄,包括實際出勤時間、打卡時間與排班(值班)安排等資訊,方便對應員工的工作時數與出勤狀況做後續統計與管理。
注意:
- 若員工打卡時,並未選擇已設定好的班表或指定值班,系統將無法判斷員工預定工作時間與實際打卡之間的差異,因此該筆打卡資料不會被納入此功能的考勤統計。
- 建議先於「班表管理」中設定好各員工之班別與值班時間,並於打卡時正確選擇對應的班表,確保考勤資料之完整與精準。
個人的考勤計算
首頁 > 管理模式 > 打卡紀錄與管理 > 個人考勤 > 任一員工 > 選取時間
管理者可以在「管理模式」的「首頁」點擊「打卡紀錄與管理」,然後選擇「個人考勤」,接著選擇「任一員工」,進入到該員工個人考勤頁面。在個人考勤頁面中,選擇欲查詢的人員並設定時間區間後,系統會根據 班表 與 實際打卡紀錄,計算並顯示約定出勤總時數(班表)、實際出勤總時數(不含加班)、實際打卡總時數(不含加班)、加班總時數、以及遲到與早退等資訊;預設查詢區間為本月 1 日至當日,可根據需要調整起訖日期,以便更精準掌握個人考勤狀況。
預設查詢範圍
系統預設的查詢時間範圍為「本月 1 日」至「今天」,可依實際需求調整開始或結束日期。
考勤計算前提
單一班表值班時段內僅有 實際開始工作打卡筆數 與 實際結束工作打卡筆數 相同才納入考勤計算。
考勤計算 | 條件 |
---|---|
納入計算 | 實際開始工作打卡筆數 = 實際結束工作打卡筆數 |
不納入 | 實際開始工作打卡筆數 ≠ 實際結束工作打卡筆數 |
計算內容
系統會根據該人員的「班表」與「實際打卡」紀錄,計算並顯示以下數據:
- 約定出勤總時數(班表):依照班表約定時段的總和。
- 實際出勤總時數(不含加班):使用者(員工)實際按約定上下班時段打卡的約定工時總和。
- 實際打卡總時數(不含加班):使用者(員工)實際按約定上下班時段打卡的時數總和。
- 加班總時數:加班打卡的時數總和。
- 遲到:在約定的上班時間(含彈性時間)之後打卡即視為遲到。
- 早退:在約定的下班時間之前打卡即視為早退,或實際工作時數不滿約定班表要求也視為早退。
- 曠職:在約定的班表值班時段內無任何打卡紀錄。
針對班表單一值班時段的分析:
- 約定開始工作時間 = 班表值班表定開始工作時間
- 約定結束工作時間 = 班表值班表定結束工作時間
- 約定工作時數 = 約定結束工作時間 - 約定開始工作時間 - 休息時間
- 實際工作時數 = 實際結束工作打卡時間 - 實際開始工作打卡時間
考勤 | 成立條件 |
---|---|
遲到 | 實際開始工作打卡時間 > (約定開始工作時間 + 彈性打卡時間) |
早退 | 實際結束工作打卡時間 < 約定結束工作時間 |
早退 | 實際工作時數 < 約定工作時數 |
曠職 | 實際開始工作打卡筆數 = 0,且實際結束工作打卡筆數 = 0 |
注意:
- 加班打卡紀錄與加班申請目前無關聯。
- 個人考勤目前尚未參考休假紀錄與其比對。
約定出勤總時數(班表)
「約定出勤總時數」為排定班表中所有工作時段的總和,一般依據公司排班表所載明的起訖時間加總而得。約定亦或稱為表定。
- 範例:若某人一周共有 5 個工作日,每日班表時數為 8 小時,則一周的約定出勤總時數為 40 小時。
實際出勤總時數(不含加班)
「實際出勤總時數」為使用者(員工)根據正規上下班卡紀錄所累計的工作時數,不包含加班時段。
- 範例:若使用者(員工)周一至周五每天都準時上下班,各日工作 8 小時,則該週的實際出勤總時數為 40 小時。
加班總時數
「加班總時數」為使用者(員工)於正式工作時段之外,經核定或認可後所產生的所有加班工時總和。
- 範例:若使用者(員工)周一在正式工作 8 小時後,又加班 2 小時,則該日的加班總時數為 2 小時。
遲到
-
一般情況
當使用者(員工)在班表所訂的正式上班時間之後才打「開始工作」卡,即視為遲到。- 範例:若值班時間是 9:00 開始,而使用者(員工)於 9:05 才打卡,系統將自動標註為遲到。
-
彈性打卡情況
若公司採行彈性打卡制度,則遲到的判定依「表定上班時間 + 彈性時段」的最晚打卡時間為準。- 範例:彈性打卡時間為 1 小時,表定上班時間為 9:00,使用者(員工)可在 10:00 前打卡而不算遲到;若於 10:05 才打卡,則視為遲到。
早退
-
一般情況
若使用者(員工)於班表規定的下班時間之前打「結束工作」卡,即視為早退。- 範例:排定下班時間為 18:00,使用者(員工)於 17:50 打下班卡結束工作,系統將自動標註為早退。
-
工作時數不足情況
若使用者(員工)的實際工作時數少於原先排定的工作時數,亦視為早退。- 範例:
- 彈性打卡時間:1 小時
- 表定上班時間:9:00
- 表定下班時間:18:00
- 若使用者(員工)於 9:30 打卡開始工作,中午休息一小時,並於 18:00 下班,實際工作時間為 7.5 小時,低於原本應有的 8 小時,系統將判定為早退。
- 範例:
補充說明
- 如有彈性上下班制度,請特別留意是否符合公司規定的最少工作時數或最晚可打卡時間。
- 遲到或早退的相關處置(如警告、扣薪或其他管理措施)應依公司內部規章或人事制度另行訂定。
- 為確保出勤紀錄的正確性,請使用者(員工)務必依照排班表設定之時間打卡。
常見問題與解答
Q1:怎麼查看員工出勤?
A: 要查看員工出勤紀錄,主要透過進入個人考勤功能頁面進行。這個頁面位於「管理模式」的「首頁」下的「打卡紀錄與管理」中,其主要用途是顯示有選擇班表的使用者(員工)的個人考勤紀錄,包含實際出勤時間、打卡時間與排班(值班)安排等資訊,以便管理者進行後續統計與管理。請注意,若員工打卡時並未選擇已設定好的班表或指定值班,該筆打卡資料將不會被納入此功能的考勤統計,因為系統無法判斷其預定工作時間與實際打卡之間的差異,因此建議先設定好班表並確保員工打卡時正確選擇對應班表,以確保考勤資料的完整性與精準度。在個人考勤頁面中,管理者可以選擇任一員工並設定時間區間來查看他們的考勤詳情,系統預設查詢範圍是本月 1 日至當日,可依需求調整。系統會根據該人員的班表與實際打卡紀錄進行計算,前提是單一班表值班時段內實際開始工作打卡筆數與實際結束工作打卡筆數必須相同才會納入考勤計算。系統會計算並顯示多項數據,包括約定出勤總時數(班表),即依照排定班表中所有工作時段的總和;實際出勤總時數(不含加班),這是使用者根據正規上下班打卡紀錄所累計的工作時數總和;實際打卡總時數(不含加班);加班總時數,為加班打卡的時數總和,目前與加班申請無關聯;以及出勤異常狀況,如遲到(在約定的上班時間含彈性時間之後打卡)、早退(在約定的下班時間之前打卡,或實際工作時數少於約定班表要求)、和曠職(在約定的班表值班時段內無任何打卡紀錄)。目前,個人考勤尚未參考休假紀錄進行比對,且為確保出勤紀錄正確性,提醒使用者務必依照排班表設定之時間打卡。。
Q2:什麼是「個人考勤」功能?
A: 「個人考勤」功能是系統用來統計使用者(員工)在有選擇班表的打卡紀錄。此功能的目的是提升考勤管理的精準度,協助企業和員工更清楚了解個人的出勤狀況。管理者可以在「管理模式」的「首頁」依序點擊「打卡紀錄與管理」和「個人考勤」來查看和管理。
Q3:「個人考勤」功能主要顯示哪些資訊?
A: 「個人考勤」功能主要用於顯示使用者(員工)在已排班或指定值班狀況下的個人考勤紀錄。這些紀錄包含實際出勤時間、打卡時間以及與排班(值班)安排對應的資訊。這有助於後續統計和管理員工的工作時數與出勤狀況。
Q4:為什麼有些打卡紀錄不會被納入「個人考勤」的統計?
A: 若員工打卡時,並未選擇已設定好的班表或指定值班,系統將無法判斷員工預定工作時間與實際打卡之間的差異。因此,這筆打卡資料就不會被納入「個人考勤」功能的統計範圍內。為了確保考勤資料的完整與精準,建議管理者先於「班表管理」中設定好各員工的班別與值班時間,並提醒員工打卡時務必正確選擇對應的班表。
Q5:如何查詢和計算個人的考勤數據?
A: 管理者可以在「管理模式」依序點擊「首頁」、「打卡紀錄與管理」、「個人考勤」,接著選擇「任一員工」進入該員工的個人考勤頁面。在個人考勤頁面中,選擇欲查詢的人員並設定時間區間(預設為本月 1 日至當日,可調整)後,系統會根據班表與實際打卡紀錄,計算並顯示約定出勤總時數(班表)、實際出勤總時數(不含加班)、實際打卡總時數(不含加班)、加班總時數、以及遲到與早退等資訊。
Q6:什麼是「約定出勤總時數(班表)」、「實際出勤總時數(不含加班)」和「實際打卡總時數(不含加班)」?
A: 約定出勤總時數(班表)是依照排定班表中所有工作時段的總和,通常是根據公司排班表所載明的起訖時間加總而得。約定也可以稱為表定。實際出勤總時數(不含加班)是使用者(員工)根據正規上下班卡紀錄所累計的工作時數總和,不包含加班時段。實際打卡總時數(不含加班)是使用者(員工)實際按約定上下班時段打卡的時數總和,不包含加班時段。
Q7:如何判定遲到與早退?
A: 在一般情況判定遲到,當使用者(員工)在班表所訂的正式上班時間之後才打「開始工作」卡,即視為遲到。在彈性打卡情況下判定遲到,若有彈性打卡制度,遲到的判定依「表定上班時間 + 彈性時段」的最晚打卡時間為準。若晚於此時間打卡,則視為遲到。在一般情況判定早退,若使用者(員工)於班表規定的下班時間之前打「結束工作」卡,即視為早退。在工作時數不足情況下判定為早退,若使用者(員工)的實際工作時數少於原先排定的工作時數,亦視為早退。這適用於有彈性上下班制度的情況,即使在彈性時間內打卡,若實際工作時數未達班表要求,也會被判定為早退。
Q8:曠職是如何定義的?
A: 曠職的定義是在約定的班表值班時段內,沒有任何開始工作或結束工作的打卡紀錄,即實際開始工作打卡筆數和實際結束工作打卡筆數都等於 0。
Q9:在計算考勤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A: 在計算考勤時需要留意加班打卡紀錄目前與加班申請沒有關聯。個人考勤目前尚未參考休假紀錄並與其比對。單一班表值班時段內,只有當實際開始工作打卡筆數與實際結束工作打卡筆數相同時,該時段的打卡紀錄才會被納入考勤計算。對於有彈性上下班制度的公司,需要特別留意是否符合公司規定的最少工作時數或最晚可打卡時間。遲到或早退的相關處置應依公司內部的規章或人事制度另行訂定。為確保出勤紀錄的正確性,員工務必依照排班表設定的時間打卡。
本手冊力求內容準確和完整,但若有錯誤、遺漏或更新,恕不承擔任何賠償責任,且內容可隨時修改而不另行通知。使用本手冊或其下載內容所造成的任何損害,包括但不限於系統故障、資料丟失或權益受損,本手冊及相關方概不負責。使用者應自行承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