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考勤

个人考勤 是统计 有选班表 的打卡纪录。

自 2024/12/17 起系统才开始对打卡纪录进行异常判断。该功能的引入旨在提升考勤管理的精准度,帮助企业及用户(员工)更清淅地了解个人出勤情况。

首页 > 管理模式 > 打卡纪录与管理 > 个人考勤

管理者可以在「管理模式」的「首页」点击「打卡纪录与管理」,然后选择「个人考勤」,进入到个人考勤页面。此功能用于显示用户(员工)在已排班或指定值班状况下的个人考勤纪录,包括实际出勤时间、打卡时间与排班(值班)安排等信息,方便对应员工的工作时数与出勤状况做后续统计与管理。

注意:

  • 若员工打卡时,并未选择已设置好的班表或指定值班,系统将无法判断员工预定工作时间与实际打卡之间的差异,因此该笔打卡数据不会被纳入此功能的考勤统计。
  • 建议先于「班表管理」中设置好各员工之班别与值班时间,并于打卡时正确选择对应的班表,确保考勤数据之完整与精准。

个人的考勤计算

首页 > 管理模式 > 打卡纪录与管理 > 个人考勤 > 任一员工 > 选取时间

管理者可以在「管理模式」的「首页」点击「打卡纪录与管理」,然后选择「个人考勤」,接着选择「任一员工」,进入到该员工个人考勤页面。在个人考勤页面中,选择欲查找的人员并设置时间区间後,系统会根据 班表实际打卡纪录,计算并显示约定出勤总时数(班表)、实际出勤总时数(不含加班)、实际打卡总时数(不含加班)、加班总时数、以及迟到与早退等信息;默认查找区间为本月 1 日至当日,可根据需要调整起讫日期,以便更精准掌握个人考勤状况。

默认查找范围

系统默认的查找时间范围为「本月 1 日」至「今天」,可依实际须求调整开始或结束日期。

考勤计算前提

单一班表值班时段内仅有 实际开始工作打卡笔数实际结束工作打卡笔数 相同才纳入考勤计算。

考勤计算 条件
纳入计算 实际开始工作打卡笔数 = 实际结束工作打卡笔数
不纳入 实际开始工作打卡笔数 ≠ 实际结束工作打卡笔数

计算内容

系统会根据该人员的「班表」与「实际打卡」纪录,计算并显示以下数据:

  1. 约定出勤总时数(班表):依照班表约定时段的总和。
  2. 实际出勤总时数(不含加班):用户(员工)实际按约定上下班时段打卡的约定工时总和。
  3. 实际打卡总时数(不含加班):用户(员工)实际按约定上下班时段打卡的时数总和。
  4. 加班总时数:加班打卡的时数总和。
  5. 迟到:在约定的上班时间(含弹性时间)之后打卡即视为迟到。
  6. 早退:在约定的下班时间之前打卡即视为早退,或实际工作时数不满约定班表要求也视为早退。
  7. 旷职:在约定的班表值班时段内无任何打卡纪录。

针对班表单一值班时段的分析:

  • 约定开始工作时间 = 班表值班表定开始工作时间
  • 约定结束工作时间 = 班表值班表定结束工作时间
  • 约定工作时数 = 约定结束工作时间 - 约定开始工作时间 - 休息时间
  • 实际工作时数 = 实际结束工作打卡时间 - 实际开始工作打卡时间
考勤 成立条件
迟到 实际开始工作打卡时间 > (约定开始工作时间 + 弹性打卡时间)
早退 实际结束工作打卡时间 < 约定结束工作时间
早退 实际工作时数 < 约定工作时数
旷职 实际开始工作打卡笔数 = 0,且实际结束工作打卡笔数 = 0

注意:

  1. 加班打卡纪录与加班申请当前无关联。
  2. 个人考勤当前尚未参考休假纪录与其比对。

约定出勤总时数(班表)

「约定出勤总时数」为排定班表中所有工作时段的总和,一般依据公司排班表所载明的起讫时间加总而得。约定亦或称为表定。

  • 范例:若某人一周共有 5 个工作日,每日班表时数为 8 小时,则一周的约定出勤总时数为 40 小时。

实际出勤总时数(不含加班)

「实际出勤总时数」为用户(员工)根据正槼上下班卡纪录所累计的工作时数,不包含加班时段。

  • 范例:若用户(员工)周一至周五每天都准时上下班,各日工作 8 小时,则该周的实际出勤总时数为 40 小时。

加班总时数

「加班总时数」为用户(员工)於正式工作时段之外,经核定或认可後所生成的所有加班工时总和。

  • 范例:若用户(员工)周一在正式工作 8 小时后,又加班 2 小时,则该日的加班总时数为 2 小时。

迟到

  1. 一般情况
    当用户(员工)在班表所订的正式上班时间之后才打「开始工作」卡,即视为迟到。

    • 范例:若值班时间是 9:00 开始,而用户(员工)於 9:05 才打卡,系统将自动标注为迟到。
  2. 弹性打卡情况
    若公司采行弹性打卡制度,则迟到的判定依「表定上班时间 + 弹性时段」的最晚打卡时间为准。

    • 范例:弹性打卡时间为 1 小时,表定上班时间为 9:00,用户(员工)可在 10:00 前打卡而不算迟到;若于 10:05 才打卡,则视为迟到。

早退

  1. 一般情况
    若用户(员工)於班表槼定的下班时间之前打「结束工作」卡,即视为早退。

    • 范例:排定下班时间为 18:00,用户(员工)於 17:50 打下班卡结束工作,系统将自动标注为早退。
  2. 工作时数不足情况
    若用户(员工)的实际工作时数少于原先排定的工作时数,亦视为早退。

    • 范例
      • 弹性打卡时间:1 小时
      • 表定上班时间:9:00
      • 表定下班时间:18:00
      • 若用户(员工)於 9:30 打卡开始工作,中午休息一小时,并于 18:00 下班,实际工作时间为 7.5 小时,低于原本应有的 8 小时,系统将判定为早退。

补充说明

  • 如有弹性上下班制度,请特别留意是否符合公司槼定的最少工作时数或最晚可打卡时间。
  • 迟到或早退的相关处置(如警告、扣薪或其他管理措施)应依公司内部槼章或人事制度另行订定。
  • 为确保出勤纪录的正确性,请用户(员工)务必依照排班表设置之时间打卡。

常见问题与解答

Q1:怎麽查看员工出勤?

A: 要查看员工出勤纪录,主要透过进入个人考勤功能页面进行。这个页面位于「管理模式」的「首页」下的「打卡纪录与管理」中,其主要用途是显示有选择班表的用户(员工)的个人考勤纪录,包含实际出勤时间、打卡时间与排班(值班)安排等信息,以便管理者进行后续统计与管理。请注意,若员工打卡时并未选择已设置好的班表或指定值班,该笔打卡数据将不会被纳入此功能的考勤统计,因为系统无法判断其预定工作时间与实际打卡之间的差异,因此建议先设置好班表并确保员工打卡时正确选择对应班表,以确保考勤数据的完整性与精准度。在个人考勤页面中,管理者可以选择任一员工设置时间区间来查看他们的考勤详情,系统默认查找范围是本月 1 日至当日,可依须求调整。系统会根据该人员的班表实际打卡纪录进行计算,前提是单一班表值班时段内实际开始工作打卡笔数与实际结束工作打卡笔数必须相同才会纳入考勤计算。系统会计算并显示多项数据,包括约定出勤总时数(班表),即依照排定班表中所有工作时段的总和;实际出勤总时数(不含加班),这是用户根据正槼上下班打卡纪录所累计的工作时数总和;实际打卡总时数(不含加班)加班总时数,为加班打卡的时数总和,当前与加班申请无关联;以及出勤异常状况,如迟到(在约定的上班时间含弹性时间之后打卡)、早退(在约定的下班时间之前打卡,或实际工作时数少于约定班表要求)、和旷职(在约定的班表值班时段内无任何打卡纪录)。当前,个人考勤尚未参考休假纪录进行比对,且为确保出勤纪录正确性,提醒用户务必依照排班表设置之时间打卡。。

Q2:什麽是「个人考勤」功能?

A: 「个人考勤」功能是系统用来统计用户(员工)在有选择班表的打卡纪录。此功能的目的是提升考勤管理的精准度,协助企业和员工更清楚了解个人的出勤状况。管理者可以在「管理模式」的「首页」依序点击「打卡纪录与管理」和「个人考勤」来查看和管理。

Q3:「个人考勤」功能主要显示哪些信息?

A: 「个人考勤」功能主要用于显示用户(员工)在已排班或指定值班状况下的个人考勤纪录。这些纪录包含实际出勤时间、打卡时间以及与排班(值班)安排对应的信息。这有助于后续统计和管理员工的工作时数与出勤状况。

Q4:为什麽有些打卡纪录不会被纳入「个人考勤」的统计?

A: 若员工打卡时,并未选择已设置好的班表或指定值班,系统将无法判断员工预定工作时间与实际打卡之间的差异。因此,这笔打卡数据就不会被纳入「个人考勤」功能的统计范围内。为了确保考勤数据的完整与精准,建议管理者先于「班表管理」中设置好各员工的班别与值班时间,并提醒员工打卡时务必正确选择对应的班表。

Q5:如何查找和计算个人的考勤数据?

A: 管理者可以在「管理模式」依序点击「首页」、「打卡纪录与管理」、「个人考勤」,接着选择「任一员工」进入该员工的个人考勤页面。在个人考勤页面中,选择欲查找的人员并设置时间区间(默认为本月 1 日至当日,可调整)後,系统会根据班表与实际打卡纪录,计算并显示约定出勤总时数(班表)、实际出勤总时数(不含加班)、实际打卡总时数(不含加班)、加班总时数、以及迟到与早退等信息。

Q6:什麽是「约定出勤总时数(班表)」、「实际出勤总时数(不含加班)」和「实际打卡总时数(不含加班)」?

A: 约定出勤总时数(班表)是依照排定班表中所有工作时段的总和,通常是根据公司排班表所载明的起讫时间加总而得。约定也可以称为表定。实际出勤总时数(不含加班)是用户(员工)根据正槼上下班卡纪录所累计的工作时数总和,不包含加班时段。实际打卡总时数(不含加班)是用户(员工)实际按约定上下班时段打卡的时数总和,不包含加班时段。

Q7:如何判定迟到与早退?

A: 在一般情况判定迟到,当用户(员工)在班表所订的正式上班时间之后才打「开始工作」卡,即视为迟到。在弹性打卡情况下判定迟到,若有弹性打卡制度,迟到的判定依「表定上班时间 + 弹性时段」的最晚打卡时间为准。若晚于此时间打卡,则视为迟到。在一般情况判定早退,若用户(员工)於班表槼定的下班时间之前打「结束工作」卡,即视为早退。在工作时数不足情况下判定为早退,若用户(员工)的实际工作时数少于原先排定的工作时数,亦视为早退。这适用于有弹性上下班制度的情况,即使在弹性时间内打卡,若实际工作时数未达班表要求,也会被判定为早退。

Q8:旷职是如何定义的?

A: 旷职的定义是在约定的班表值班时段内,没有任何开始工作或结束工作的打卡纪录,即实际开始工作打卡笔数和实际结束工作打卡笔数都等于 0。

Q9:在计算考勤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A: 在计算考勤时需要留意加班打卡纪录当前与加班申请没有关联。个人考勤当前尚未参考休假纪录并与其比对。单一班表值班时段内,只有当实际开始工作打卡笔数与实际结束工作打卡笔数相同时,该时段的打卡纪录才会被纳入考勤计算。对于有弹性上下班制度的公司,需要特别留意是否符合公司槼定的最少工作时数或最晚可打卡时间。迟到或早退的相关处置应依公司内部的槼章或人事制度另行订定。为确保出勤纪录的正确性,员工务必依照排班表设置的时间打卡。



本手册力求内容准确和完整,但若有错误、遗漏或更新,恕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且内容可随时修改而不另行通知。使用本手册或其下载内容所造成的任何损害,包括但不限于系统故障、数据丢失或权益受损,本手册及相关方概不负责。用户应自行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