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个人薪资

首页 > 管理模式 > 人事 > 个人资料 > 任一人员 > 时薪、日薪、月薪

管理者可以在「管理模式」的「首页」点击「人事」,再选择「个人资料」,接着点击「任一员工」,即可进入个人资料编辑页面。管理者可以在此针对员工个人设置时薪、日薪与月薪,薪资计算会使用设置的时薪、日薪、月薪数值进行计算指定月份薪资。

当前的薪资计算仅仅是根据打卡纪录作业,尚未结合班表、休假等信息,未来会针对个人考勤完整计算薪资。


个人资料范例

  • 群组:行政部门
  • 职位:行政助理
  • 补打卡剩余:5次
  • 时薪:200
  • 日薪:1600
  • 月薪:48000
  • 到职日:2023-05-15
  • 正式入职:2023-06-01

薪资计算

首页 > 管理模式 > 人事 > 薪资计算

管理者可以在「管理模式」的「首页」点击「人事」,再选择「薪资计算」,即可进入薪资计算页面。此处可以计算薪资。当员工个人资料中有填写时薪、日薪或月薪时,可以依据指定月份打卡时数,换算相乘后计算出指定月份薪资。

选择月份

可以选择要计算薪资的月份。

时薪计算

  • 范例:160小时(总计)× 200元(时薪)= 32000元(薪资)
  • 总计:打卡时数的总和,打卡时数为结束工作打卡时间减去开始工作打卡时间得到。
  • 时薪:在人事个人资料里设置的每小时工资。
  • 薪资:总计与时薪相乘而得到指定月份薪资。

日薪计算

  • 范例:日薪1600元换算成时薪200元,160小时(总计)× 200元(时薪)= 32000元(薪资)
  • 总计:打卡时数的总和,打卡时数为结束工作打卡时间减去开始工作打卡时间得到。
  • 日薪:在人事个人资料里设置的每日工资,日薪换算成时薪,默认一日工作 8 小时,时薪为日薪除以 8 得出。
  • 薪资:总计与换算後的时薪相乘而得到指定月份薪资。

月薪计算

  • 范例:月薪48000元换算成时薪200元(48000 ÷ 8 ÷ 30),160小时(总计)× 200元(时薪)= 32000元(薪资)
  • 总计:打卡时数的总和,打卡时数为结束工作打卡时间减去开始工作打卡时间得到。
  • 月薪:在人事个人资料里设置的每月工资,月薪换算成时薪,默认一日工作 8 小时,每月 30 天,时薪为月薪除以 8 再除以 30 得出。
  • 薪资:总计与换算後的时薪相乘而得到指定月份薪资。

范例计算(以2025年4月为例)

  • 总时数:以2025年四月为例,每周工作五天,每天八小时,共计160小时
  • 时薪计算:160小时 × 200元 = 32000元
  • 日薪计算:日薪1600元换算成时薪200元,160小时 × 200元 = 32000元

若此处薪资计算没有满足管理者的须求,管理者也可以直接汇出打卡与加班纪录 Excel 文件,手动加入函数计算员工薪资。


汇出打卡纪录计算薪资

首页 > 管理模式 > 打卡纪录与管理 > 汇出打卡纪录

管理者可以在「管理模式」的「首页」点击「打卡纪录与管理」,然后选择「汇出打卡纪录」,进入到汇出打卡纪录页面。管理者可以在此汇出打卡纪录,汇出文件可以使用 Excel 软件开启计算薪资。

Excel 操作步骤

  1. 打开汇出的 Excel 文件。
  2. 在空白保存格输入公式,如:=SUM(结束时间字段-开始时间字段)*24,提示:Excel内置时间单位为「天」,乘以24是为了将「天」转换为「小时」,提示:Excel内置时间单位为「天」,乘以24是为了将「天」转换为「小时」,计算每次打卡的时数。
  3. 将计算出来的时数相加,得出员工当月总工作时数。
  4. 使用员工设置的时薪或换算时薪乘以总工作时数,即可得到员工的薪资总额。

汇出加班纪录计算薪资

首页 > 管理模式 > 打卡纪录与管理 > 汇出加班纪录

管理者可以在「管理模式」的「首页」点击「打卡纪录与管理」,然后选择「汇出加班纪录」,进入到汇出加班纪录页面。管理者可以在此汇出加班打卡纪录,汇出文件可以使用 Excel 软件开启计算薪资。

Excel 操作步骤

  1. 打开汇出的 Excel 文件。
  2. 在空白保存格输入公式,如:=SUM(加班结束时间字段-加班开始时间字段)*24,提示:Excel内置时间单位为「天」,乘以24是为了将「天」转换为「小时」,计算每次加班的时数。
  3. 将计算出来的加班时数相加,得出员工当月总加班时数。
  4. 使用员工设置的加班时薪或依照槼定的加班倍率计算出加班薪资总额。


本手册力求内容准确和完整,但若有错误、遗漏或更新,恕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且内容可随时修改而不另行通知。使用本手册或其下载内容所造成的任何损害,包括但不限于系统故障、数据丢失或权益受损,本手册及相关方概不负责。用户应自行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