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设置
系统管理者可透过以下路径进入组织设置介面:
首页 > 管理模式 > 组织
系统管理者透过登录系统并导航至「管理模式」主页面,可选取「组织」选项,以进入组织设置之核心管理介面。此介面为组织层级各项配置与人员管理功能之总汇。於「管理模式 > 组织」专区,管理者获赋权运行多样化重要操作,函盖组织生命周期管理及日常营运关键设置。具体而言,管理者可于此页面下辖之子功能中,完成诸如创建新设组织以应因多公司或部门之管理须求;精确配置及管理员工之打卡规范、加班申请流程暨相关计算准则;设置不同用户群组之系统权限,以确保信息安全及职责区分;详实查阅组织内所有在职及已离职人员之个人纪录与历史数据;弹性增设组织特定之假日日期及员工班表调度纪录;以及必要时,运行组织及其所有相关数据之永久删除作业。应予留意者,员工一旦离职后重新加入组织,基于数据独立性原则,系统仅呈现其重新加入後之打卡及相关数据纪录,离职前之纪录则无法於新帐户中直接存取。
组织数量限制规范
为确保系统运作之稳定性及资源之有效配置,平台针对单一帐号可同时创建及管理之组织(即公司)数量设有明确上限。具体槼定为:每个帐号至多可同时创建并管理 20 个相异之组织。此项限制旨在平衡用户多组织管理之须求与系统之承载能力。
最高限制 | 项目 |
---|---|
20 | 每个帐号可创建组织 |
针对具备特殊业务须求,且管理组织数量逾越前述限制之管理者,本公司提供弹性解决方案。阁下可随时透过官方管道与本公司联系,阐述具体情况及须求,本公司团队将提供进一步协助及客制化选项,以满足更广泛之管理槼模。
用户人数限制规范
平台於用户人数管理方面,采行帐号层级与组织层级之双重限制机制,旨在优化系统性能并确保各组织数据管理之效率。首先,单一帐号(通常为具备最高权限之管理者帐号)至多可管理总计 2,000 名用户(包含员工及管理者),此为单一帐号下所有组织之用户总和上限。其次,为确保个别组织之管理效率及数据处理速度,每个独立之组织(公司)之用户人数设有上限,其在职人员数量至多为 100 人。此处之「在职人员」仅计算当前状态为在职之用户,已设置为离职者不计入此上限。
最高限制 | 项目 |
---|---|
20 | 每个帐号可创建组织 |
100 | 每个组织使用人数 |
2,000 | 单一帐号所有组织用户(员工)或管理者 |
此项设计考量旨在为不同槼模之企业提供适宜之管理能力。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每个组织 100 人之上限足以满足日常管理须求;而单一帐号 2,000 人之总上限,则允许管理者於管理多个组织之际,仍能容纳相当数量之总员工。此种分层次限制策略,不仅兼顾槼模化管理之弹性,亦有效确保各组织内部之使用效率与数据分配合理性,避免因单一组织人数过多所致之系统负荷。
我的组织
请依循以下路径进入「我的组织」设置页面:
首页 > 管理模式 > 组织 > 我的组织
自「管理模式 > 组织」页面进入「我的组织」,此为管理者配置组织基本属性及核心功能设置之专属区域。于此页面,管理者可精确调整多项影响组织运作之重要参数。
组织名称
请依循以下路径前往组织名称设置:
首页 > 管理模式 > 组织 > 我的组织 > 组织名称
於「我的组织」页面顶端,管理者可清淅查看当前组织之名称。名称旁通常设有编辑图标(如铅笔图标),点击该图标即可进入修改模式。管理者可于此重命名组织。为确保系统显示及识别之稳定性,建议组织名称主要由中文、英文及数字组成。
敬请注意!请避免于组织名称中使用特殊字符,以免导致系统显示或功能异常。
邀请码
请依循以下路径前往邀请码查阅:
首页 > 管理模式 > 组织 > 我的组织 > 邀请码
此区域显示用于新人员加入组织之专属邀请码。页面通常直接呈现一串数字邀请码,旁侧可能提供二维条码图标。新进员工或需加入组织之人员,仅需透过系统应用程序扫描此二维条码,或手动输入此串邀请码数字,即可提交加入组织之申请,待管理者审核。
时间单位
请依循以下路径前往时间单位设置:
首页 > 管理模式 > 组织 > 我的组织 > 时间单位
此设置用于规范员工申请请假时之最小时间计算单位。於「我的组织」页面中,管理者可查看当前生效之时间单位设置,并通常提供 15 分锺、30 分锺、1 小时等选项供管理者进行切换选择。一旦设置完成,员工提交请假申请时,最短请假时长须为所选时间单位之倍数。
补打卡功能
请依循以下路径前往补打卡功能设置:
首页 > 管理模式 > 组织 > 我的组织 > 补打卡功能
此功能允许管理者控制员工是否可透过系统线上申请补打卡。页面上提供一个开关(Toggle Switch),清淅显示当前功能状态(通常标示为「已激活」或「未激活」)。
- 激活 :功能激活时,员工于忘记打卡或打卡异常时,可透过系统提交补打卡申请,通常需填写理由并待管理者审核。
- 停用 :功能停用时,员工无法於系统中找到补打卡申请入口,所有补打卡须求须透过其他线下方式处理。
限制补打卡次数
请依循以下路径前往限制补打卡次数设置:
首页 > 管理模式 > 组织 > 我的组织 > 限制补打卡次数
此项设置与补打卡功能相关联,用于限制员工于一定周期内(通常为每月)可申请补打卡之次数。页面显示当前设置之次数上限,默认通常为 12 次。管理者可透过旁侧开关决定是否激活此限制。
- 激活 :激活後,员工补打卡次数受此上限约束,达次数後无法继续提交补打卡申请,直至次数重置。
- 停用 :停用後,员工申请补打卡之次数不受系统限制。
页面旁侧通常提供重置图标(如循环箭头),管理者点击此图标後,可将组织内所有人员之补打卡使用次数统一重置为默认值(如 12 次),此操作通常用于新计算周期之始。
限制补打卡次数重置
请依循以下路径前往限制补打卡次数重置操作:
首页 > 管理模式 > 组织 > 我的组织 > 限制补打卡次数重置
管理者於「我的组织」页面中点击重置图标即可运行此操作。当管理者点击重置补打卡次数後,所有人员之补打卡使用次数将设置为 12 次。
申请休假功能
请依循以下路径前往申请休假功能设置:
首页 > 管理模式 > 组织 > 我的组织 > 申请休假功能
此功能控制员工是否可透过系统线上提交休假(请假)申请。页面提供开关(Toggle Switch)以激活或停用此功能,并显示当前状态。
- 激活 :激活後,员工可于系统中选取请假类型、日期、时间等信息,提交请假申请,待主管或管理者审核。
- 停用 :停用後,员工无法於系统中进行线上请假操作,所有请假流程须透过线下方式完成。
打卡加班功能
请依循以下路径前往打卡加班功能设置:
首页 > 管理模式 > 组织 > 我的组织 > 打卡加班功能
此功能决定员工是否可使用系统进行加班打卡及提交加班申请。页面提供开关(Toggle Switch)以激活或停用此功能,并显示当前状态。
- 激活 :激活後,员工可于槼定时间外进行打卡,并可能需提交加班申请,以便系统记录及计算加班时数。
- 停用 :停用後,员工无法透过系统进行加班打卡或申请加班。
允许略过班表打卡
请依循以下路径前往允许略过班表打卡设置:
首页 > 管理模式 > 组织 > 我的组织 > 允许略过班表打卡
此设置影响员工进行打卡操作时之流程。页面提供开关以激活或停用。
- 激活 :激活後,员工打卡时,系统提供「略过」选项。员工可选择略过班表选取步骤,直接完成打卡。此适用于排班不固定或无须严格绑定班表之情境。
- 停用 :停用後,员工打卡时,系统强制要求其自已设置之班表中选取一项,方可继续完成打卡。此有助于确保员工打卡与其排定班表之一致性。
允许略过打卡点打卡
请依循以下路径前往允许略过打卡点打卡设置:
首页 > 管理模式 > 组织 > 我的组织 > 允许略过打卡点打卡
此设置影响员工进行打卡操作时是否必须选取特定打卡点。页面提供开关以激活或停用。
- 激活 :激活後,员工打卡时,系统提供「略过」选项。员工可选择略过打卡点击取步骤,直接完成打卡。此适用于不使用打卡点功能或允许员工于任意位置打卡之情境。
- 停用 :停用後,员工打卡时,系统强制要求其自已设置之打卡点中选取一项(或系统自动定位并选取最近之打卡点),方可继续完成打卡。此有助于确保员工于指定地点进行打卡。
删除组织
请依循以下路径前往删除组织操作:
首页 > 管理模式 > 组织 > 我的组织 > 删除组织
於「我的组织」页面底部,管理者将见一醒目之红色按钮标示「删除组织」。点击此按钮後,系统将引导管理者进入独立之确认页面,以防误操作。
於删除组织确认页面,系统以红字醒目标示「删除组织注意事项」,并详列多个关键点,管理者务须仔细阅读:
- 此组织之所有人员及管理员将被移除:所有隶属于此组织之用户帐号(无论员工或管理者身分)将与该组织解除关联。
- 此组织之所有数据及纪录将被删除:此包括所有打卡纪录、请假纪录、加班纪录、班表纪录、绩效数据等与该组织相关之所有业务数据。
- 完成删除组织後将无法还原任何数据:此为不可逆之操作,一旦确认删除,所有相关数据将被永久清除,无法复原。
- 若阁下有订阅方案,敬请自行至 Play Store 进行管理:组织之删除操作不影响於应用商店(如 Play Store)购买之订阅服务,管理者需手动前往相应商店取消订阅,以避免持续生成费用。
於阅读完所有注意事项後,管理者必须**勾选「我已阅读注意事项」**旁侧之方框,表示已充分理解删除后果。仅於勾选此选项後,页面底部之「删除组织」按钮方会由灰色转为可点击状态。点击激活之「删除组织」按钮後,系统可能再次要求确认,以完成最终之删除作业。
敬请注意!组织删除後,组织内所有数据将同时删除,且永远无法复原。务请於运行此操作前,确认已备份所有重要数据,并通知所有相关人员。
群组
请依循以下路径进入群组管理介面:
首页 > 管理模式 > 组织 > 群组
「群组」为组织管理中之重要层面,管理者可于「管理模式 > 组织」页面中选取「群组」入口进入相应管理页面。此页面主要用于管理组织内之用户群组。透过创建不同群组,管理者可更有效率地对人员进行分类管理,例如依部门、项目或职位划分。群组设置通常与后续之权限管理紧密关联,不同群组可获赋予不同之系统操作权限或数据查阅范围。
在职人员
请依循以下路径进入在职人员列表:
首页 > 管理模式 > 组织 > 在职人员
「在职人员」页面为管理者经常造访之页面之一,透过「管理模式 > 组织」页面选取「在职人员」即可进入。此页面清淅列示当前组织内所有状态为「在职」之人员列表,并于页面顶部通常显示当前之总人数,使管理者对组织槼模一目了然。为便于管理者快速查找特定人员,页面提供搜寻功能,可输入姓名或关键字进行筛选;同时提供排序功能,可依不同准则(如姓名笔画、加入日期等)排列列表。点击列表任一位在职人员姓名旁之箭头图标,即可展开查看与该人员相关之详细信息及一系列操作选项,此等选项包含查阅其详细之个人资料、完整之打卡纪录、历史请假纪录、管理者授予之给假纪录、排定之班表信息,以及相关之绩效纪录。管理者可透过此等入口,深入了解及管理个别在职人员之相关数据。
已离职人员
请依循以下路径进入已离职人员列表:
首页 > 管理模式 > 组织 > 已离职人员
「已离职人员」页面用于管理已离开组织之员工纪录,管理者透过「管理模式 > 组织」页面选取「已离职人员」即可进入。此页面列示所有被标记为「已离职」之人员列表。与在职人员页面相似,此页面亦提供搜寻及排序功能,便于管理者查找特定已离职人员纪录。点击列表任一位已离职人员姓名旁之箭头图标,即可展开查看与该人员相关之详细信息及操作选项。针对已离职人员,管理者可查阅甚至编辑其个人资料(例如更新联系方式);可查阅其在职期间之打卡纪录,惟无法为其添加打卡纪录;可查阅并添加其在职期间之请假、给假、班表、绩效纪录(例如补录离职前之数据);页面亦提供一醒目之删除选项,允许管理者于此正式且永久删除该离职人员之所有数据。
需特别强调者,一旦将员工状态设置为「已离职」,该员工帐号将自动退出组织,其将无法再查阅任何与该组织相关之数据。若该员工日后重新申请加入同一组织,系统将视其为新加入者,故其仅能查阅重新加入组织当日及之后之相关打卡及其他纪录,离职前之历史数据将不可见。
於尚未结算薪资前,强烈建议管理者暂勿将员工设置为离职状态。盖一旦设置为离职,为确保数据之最终性,系统将不允许再对该员工在职期间之打卡纪录进行任何修改。
人员一旦被设置为已离职状态,於系统内部无法直接将其状态改回「在职人员」。若该人员确需重新於组织任职,须透过标准加入流程,使用组织邀请码重新申请加入组织。
管理权限
请依循以下路径进入管理权限设置介面:
首页 > 管理模式 > 组织 > 管理权限
「管理权限」页面为组织设置中关于系统存取控制之核心区域,管理者透过「管理模式 > 组织」页面选取「管理权限」即可进入。于此页面,管理者可精细设置不同用户(包含其他管理者或特定员工)於系统中之操作权限范围。此通常涉及为不同角色或群组分配对应功能模块(例如考勤管理、请假审核、人员数据查阅等)之查阅、添加、修改、删除等权限。合理配置管理权限,有助提升组织管理效率、确保数据安全性,并明确各层级管理者之职责范围。
本手册力求内容准确和完整,但若有错误、遗漏或更新,恕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且内容可随时修改而不另行通知。使用本手册或其下载内容所造成的任何损害,包括但不限于系统故障、数据丢失或权益受损,本手册及相关方概不负责。用户应自行承担风险。